西元和公元有何不一樣?

公曆紀年,即公元紀年,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曆」、「西元」,是一種源於古代西方、被全世界公認的一種紀年方法。公元紀年是由義大利學者利烏斯(Aloysius Lilius)以耶穌的誕生年作為紀年之始對儒略曆改進而成的。1582年的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為了凸顯時間和曆法的基督宗教色彩,首先批准頒行此曆法為標準紀年。我國從1949年建立新中國起才開始在國家層面採用和推行這一西方的公元紀年曆法。

一、「公元前」與「公元」

所謂「公元」常以「A.D.」(拉丁文Anno Domini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來表示,而「公元前」則以「B.C.」(英文Before Christ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來表示。耶穌的誕生年為「公元元年」(公元1年),而當時的中國也正處於西漢平帝劉衎(kan)元始一年。以耶穌的誕生年為界,在此之前的XX時間統稱為公元前XX年,在此之後的XX時間則統稱為公元XX年,或省略「公元」二字直接稱為XX年。但是,這裡請注意:「公元」不能認為是「公元後」,二者有很大區別:公元前—→公元—→公元後。實際上,公元紀年法中根本沒有「公元後」的說法。



二、「世紀」與「年代」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還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世紀」和「年代」。我國古代就有「世代更替」的說法,那麼,什麼是「世代」呢?「世」就是「世紀」,「代」就是「年代」。

(一)「世紀」

每一個世紀一般為100年,也就是說,公元001年-公元100年為第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舉個例子來說,「二十一世紀」這個說法的意思是:從公元001年(即基督的誕生年)算起、到此為止的第二十一個世紀。按照習慣西方社會的用法,人們常把一個世紀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的開頭,例如第一世紀的公元100年並不是作為第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作為第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的習慣用法使得每一個世紀的計時區間都發生了變化,公元一世紀就只剩下99年,變成了公元001年-公元099年,而後面的每一個世紀則皆是100年:二世紀是公元100年-公元199年,三世紀是公元200年-公元299年,……公元前的世紀以此類推。

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不會推算世紀,常常有人把888年看成是8世紀,1888年看成是18世紀,2018年看成是20世紀。判定某一年是哪個世紀,其實有方法很簡單:只需要看年份的位數。若某一個年份是一位數、兩位數,即在01-99年之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公元一世紀;如果某一個年份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百位數)加上1為這一年所在的世紀;如若某一個年份是四位數,即在1000年以上,那麼就在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千百位數)上加1為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8年、公元88年是第一世紀,公元888年是第九世紀(8+1=9),公元2018年是第二十一世紀(20+1=21),公元8888年是第八十九世紀(88+1=89)。

(二)「年代」

每一個年代一般是10年。公曆的一個世紀的年代紀年法,一般有兩分法和三分法。兩分法就是把一個世紀分為前半期(上半葉)、後半期(下半葉),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三分法就是把一個世紀分為「早期」(前葉)、「中期」(中葉)和「晚期」(後葉)。早期,指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一般而言,每一個世紀分為10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然而,人們習慣上把一個世紀的前20年稱為這個世紀的「初期」,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所以,一個世紀實際上就只有8個年代了。此外,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中國人常說「一代人」,事實上並非是指人的一個年代(10年)或一個年代的人,而是指兩到三個年代(20-30年的時間)。

原文網址:kknews.cc/history/vyxqkn4.html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學資源 國小社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雪碧 的頭像
    雪碧

    若婕學習部落格

    雪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